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怎么报名_获奖作品有哪些写作技巧

新网编辑 教育资讯 24

一、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怎么报名?官方渠道与时间轴

很多中学生和家长在搜索引擎里反复输入“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怎么报名”,其实流程并不复杂,只要抓住三个关键节点即可:

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怎么报名_获奖作品有哪些写作技巧-第1张图片-星辰妙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官方唯一入口:登录“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”官网(ystbds.com),首页右上角“学生报名”按钮,切勿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缴费。
  • 时间轴:每年9月1日开放注册,10月31日截止;11月中旬公布初赛题目,12月最后一个周日线上提交;次年3月公布复赛名单,4月现场决赛。
  • 所需材料:学籍验证码、一寸电子证件照、指导教师姓名及手机号。往届获奖证书可自愿上传,不影响资格。

二、获奖作品有哪些写作技巧?拆解评委眼中的“高分密码”

“获奖作品有哪些写作技巧”是历届参赛者最关心的问题。通过对比近三年一等奖原文,我提炼出四条共性:

1. 视角:从“我”到“我们”的跃迁

一等奖作文《外婆的灶台》开头只写“我蹲在灶口添柴”,第三段却转向“我们这一代人离烟火越来越远”。评委点评:**“个体经验一旦与群体记忆勾连,文字就有了纵深感。”**

2. 结构:双螺旋叙事

把两条看似无关的线索像DNA一样缠绕,在结尾处交汇。例如《地铁里的风筝》同时写“城市地下铁”与“故乡放风筝”,最后一句“我把风筝线系在地铁扶手上,风从隧道尽头吹来”让两条线瞬间咬合。

3. 语言:动词密度决定画面感

统计发现,一等奖作品平均每句话出现2.3个具象动词。比起“阳光照进来”,**“阳光‘泼’进来,把桌角的尘埃‘烫’得翻滚”**更能激活感官。

4. 主题:小切口,大回声

不要直接写“环保”“亲情”,而是把宏大主题压进一个细节。《奶奶的樟木箱》只写“箱底压着1978年的布票”,却折射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庭变迁。

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怎么报名_获奖作品有哪些写作技巧-第2张图片-星辰妙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三、常见误区:90%的稿件为何止步省赛?

我审阅过上千份未晋级作品,发现三个高频错误:

  1. 堆砌辞藻:用“氤氲”“踯躅”替代真实感受,导致情感空洞。
  2. 强行升华:结尾突然拔高到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”,与正文脱节。
  3. 套用模板:“题记+三个小标题+后记”的工业流水线结构,一眼被评委识破。

四、实战演练:如何把日常素材升级为获奖级文本?

以“校园银杏叶黄了”为例,展示三步进阶:

  • 第一步:记录“今天路过图书馆,银杏叶落了一地。”(日记体)
  • 第二步:追问“为什么偏偏今天落?因为昨夜大风?因为霜降?”(引入变量)
  • 第三步:隐喻“银杏叶不是坠落,是秋天在把一年的阳光折成书签,悄悄夹进大地的课本里。”(完成意象转化)

评委看到第三步时,会意识到作者已具备**“将自然现象转化为精神符号”**的能力。


五、评委访谈:他们到底在寻找什么样的声音?

2023年决赛评委、北大中文系张教授私下透露:“我们不缺技巧成熟的文章,缺的是**‘让人读完想沉默三分钟’**的文字。”

如何实现这种“沉默效应”?他给出两条反常规建议:

  • 删掉第一稿里最满意的句子——往往是最刻意的部分。
  • 留一处“不完美”:比如《父亲的拖拉机》结尾故意写错一个零件名称,反而让整篇文章呼吸起来。

六、备赛资源:官方书单与隐藏福利

官网每年会更新推荐书目,但真正拉开差距的是这些“隐藏资源”:

  • 往届一等奖手稿电子版:向组委会邮箱发送“申请学习资料+学校+姓名”,48小时内会收到百度网盘链接。
  • 评委公开课回放:B站搜索“叶圣陶杯评委说”,2022年起上传了12期,其中《如何让议论文有诗意》播放量破百万。
  • 线下写作营:决赛前一周,组委会会在杭州举办免费集训,限额100人,需提前在官网预约。

七、写在最后:比奖杯更重要的东西

去年一位山东考生告诉我,她为了参赛把《追忆似水年华》读了四遍,最终只拿到省二等奖。但她说:“现在我写作文时,能听见普鲁斯特在耳边说‘别急着写完,让记忆自己发酵’。”

或许这就是叶圣陶杯的真正意义——**它逼着你和文字发生一场深度恋爱,而奖项只是恋爱时偶然拾到的贝壳。**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