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总写不出高分作文?
很多同学把“不会写”归咎于词汇量不足,其实真正卡壳的是**素材贫乏**与**结构混乱**。先自问:你上一次认真记录生活细节是什么时候?如果脑海只有“妈妈半夜送医院”“老师冒雨补课”这类被写滥的情节,再华丽的辞藻也救不了平淡。

二、如何写好一篇作文?——从审题到落笔的五个自问
1. 题目到底在问什么?
拿到题目先圈出**动词与限定词**。例如“那一次,我读懂了坚强”,关键词是“读懂”而非“坚强”。**“读懂”意味着要有认知转变的过程**,单纯描写摔倒爬起就跑题了。
2. 我要写给谁看?
写给阅卷老师,就要在**一分钟内**让他看到亮点:开头点题、段落中心句前置、结尾升华。写给网络读者,则要**埋钩子**:悬念、冲突、金句,缺一不可。
3. 素材从哪来?
答案:日常微光+跨界阅读+二次加工。
- **日常微光**:把每天最触动你的三句话记在备忘录,一周后就能拼成故事。
- **跨界阅读**:科普书里的“章鱼有三颗心脏”可化用为“母爱也有三颗心脏,分别叫守护、担忧与成全”。
- **二次加工**:把“李白铁杵磨成针”改写成“小区磨刀匠三十年只磨一把剪刀,刀口薄得像逝去的青春”。
4. 结构怎么搭?
推荐“**三明治结构**”:
- 开头:一句画面+一句冲突(例:雨夜,路灯下的猫比我还像弃婴)。
- 中段:三个递进场景,每个场景用“动作+心理”双线程描写。
- 结尾:回到开头的画面,但物是人非,形成**环形照应**。
5. 语言如何升级?
避免“很”“非常”这类万能副词,改用**可感知的细节**:

原句:妈妈非常辛苦。
升级:凌晨四点,厨房的灯像一颗不肯坠落的星,妈妈在里面悄悄煎蛋,油花爆裂的声音比闹钟更准时。
三、优秀作文素材哪里找?——七个被忽视的宝藏渠道
1. 地铁广告
一句“你不必成功,只需成长”就能拆解出“失败学”主题作文的论点。
2. 纪录片弹幕
《人生一串》里飘过“炭火烤的不只是肉,还有漂泊”,直接可化用为乡愁类开头。
3. 旧书摊
淘一本九十年代的《读者文摘》,里面的“心灵鸡汤”因年代久远反而成了**稀缺素材**。
4. 长辈的朋友圈
转发语“小时候盼长大,长大后怕变老”就是时间主题的万能金句。

5. 法庭旁听席
真实的辩护词比电视剧更震撼,例如“他偷的不是面包,是活下去的尊严”——适合道德困境类题目。
6. 博物馆留言本
有人在青铜器展写下“原来锈迹是时间写给金属的情书”,瞬间把文物写活。
7. 自己的错题本
把数学错题改编成“我与函数的爱恨情仇”,用拟人化手法让枯燥变生动。
四、实战演练:如何把一则新闻改写成高分作文
原新闻:外卖小哥跳水救人。
改写步骤:
- 提炼关键词:职业身份、生死瞬间、平凡伟大。
- 设置悬念:开头写“他最怕水,却第一个跳下去”。
- 插入细节:外卖箱里还留着未送达的奶茶,标签写着“少冰,五分糖”。
- 升华主题:奶茶最后洒进河里,甜味被稀释,但善意浓度永远超标。
五、避坑指南:三个看似高级实则低分的写法
- 滥用排比:连续三个“有的人”容易变成口号。
- 堆砌生僻词:“踽踽独行”“葳蕤”若与语境不符,反而扣分。
- 强行升华:结尾突然拔高到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会显得突兀。
六、最后的自问自答
问:素材会不会用一次就废?
答:不会。**同一素材换视角就能重生**。例如“跳水救人”事件,从被救者视角写是感恩,从围观者视角写是冷漠与热血的对比,从奶茶店主视角写则是“一杯甜饮的温度能救两条命”。
问:没时间积累怎么办?
答:每天睡前翻三页任意书,**用红笔圈出最戳你的一句话**,三个月就能攒出百宝箱。
问:怎么判断素材是否新颖?
答:发到朋友圈,如果十个人里有八个点赞问出处,就赢了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