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M到底是什么?
在佳能镜头型号里,**STM**是“Stepping Motor”的缩写,中文常译为“步进马达”。它属于一种**静音、平滑、适合视频对焦**的驱动技术,最早出现在2012年发布的EF 40mm f/2.8 STM上。简单来说,STM并不是一种镜头焦段或光圈,而是对焦马达的类型。

STM与USM有何区别?
很多影友把STM和USM混为一谈,其实两者差异明显:
- 驱动方式:STM使用齿轮或导螺杆步进马达,USM则依赖超声波马达。
- 对焦速度:USM普遍更快,尤其在长焦镜头上;STM在中短焦段已足够迅速。
- 噪音水平:STM几乎无声,**适合视频连续对焦**;USM在拍照时声音极小,但视频追焦仍可能录到“哒哒”声。
- 成本定位:STM多见于入门及中端镜头,USM则覆盖中高端L级镜头。
佳能STM马达的四大优点
- 静音对焦:拍摄Vlog或会议记录时,麦克风不会收录马达声。
- 平滑追焦:配合佳能Dual Pixel CMOS AF,STM在视频模式下可实现**丝滑的焦点过渡**。
- 价格亲民:EF 50mm f/1.8 STM仅售千元出头,却拥有STM马达。
- 体积轻巧:由于结构简化,STM镜头普遍比USM版本更短更轻。
STM的三大潜在缺点
- 对焦行程长:从最近到无穷远需要旋转对焦环更多角度,手动对焦时手感偏“松”。
- 低光拉风箱:在暗光环境,STM可能来回“拉风箱”确认焦点,速度略慢于USM。
- 不支持全时手动:部分早期STM镜头需切换AF/MF才能手动干预,**错过抓拍时机**。
哪些镜头搭载了STM?
佳能已在多款热门镜头上普及STM,按卡口分类:
EF卡口
- EF 24mm f/2.8 STM
- EF 40mm f/2.8 STM
- EF 50mm f/1.8 STM
EF-S卡口
- EF-S 10-18mm f/4.5-5.6 IS STM
- EF-S 18-55mm f/3.5-5.6 IS STM
- EF-S 55-250mm f/4-5.6 IS STM
RF卡口
- RF 24-105mm f/4-7.1 IS STM
- RF 35mm f/1.8 Macro IS STM
STM在实拍中的表现如何?
以EF 50mm f/1.8 STM为例,在佳能EOS R6 Mark II上转接测试:
- 拍照对焦:单次AF约0.25秒,与老款50mm f/1.8 II相比提升明显。
- 视频追焦:人物从3米走向1米,焦点过渡平滑无抽搐。
- 麦克风收音:在安静室内,相机内置麦克风未检测到马达噪音。
购买建议:我该选STM还是USM?
自问自答帮你理清需求:
Q:主要拍照片,偶尔拍视频?
A:预算有限选STM,如RF 35mm f/1.8 Macro IS STM;追求极致速度则上USM,如RF 85mm f/1.2 L USM。

Q:全职视频创作者?
A:STM镜头+佳能全像素双核AF是性价比组合,**RF 24-105mm f/4-7.1 IS STM**即可覆盖多数场景。
Q:需要快速抓拍运动主体?
A:USM或Nano USM更合适,STM在连拍时可能跟不上高速移动目标。
如何保养STM镜头?
- 避免暴力对焦环:STM结构含塑料齿轮,大力旋转易损。
- 固件升级:通过佳能官网更新镜头固件,**提升对焦算法**。
- 防潮存放:STM马达内部有润滑脂,潮湿环境易发霉导致卡顿。
未来STM技术会消失吗?
从佳能路线图看,**STM仍将是入门与便携镜头的主力**。随着Nano USM下放,高端镜头可能逐步替代USM,但STM凭借低成本与静音优势,在视频时代反而地位更稳。除非出现革命性的线性马达方案,否则未来五年STM仍会持续更新。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