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怎么写_获奖技巧有哪些

新网编辑 教育资讯 17

一、赛事定位:叶圣陶杯到底在考什么?

很多初次参赛的同学都会问: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怎么写才能脱颖而出?
答案:它考的不是华丽辞藻,而是“生活化思考+文学化表达”的双重能力。

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怎么写_获奖技巧有哪些-第1张图片-星辰妙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评审标准拆解:

  • 思想深度:能否从日常小事中提炼出普世价值。
  • 语言质感:是否具备叶圣陶先生倡导的“平易而隽永”的文风。
  • 结构创新:传统叙事之外,有无时空交错、视角转换等巧思。

二、选题策略:怎样把“普通”写成“不普通”?

获奖技巧有哪些?第一条就是“微光叙事”——把被忽略的细节写成聚光灯下的主角。

1. 生活切口三选一

  1. 旧物:外婆的顶针、父亲掉漆的搪瓷杯。
  2. 场景:清晨菜场的讨价还价声、晚自习走廊的灯影。
  3. 对话:公交车上陌生人一句无心的提醒。

2. 价值升华公式

事件本身×文化符号×时代情绪=主题高度
示例:写爷爷修钢笔→钢笔=工匠精神→快节奏时代对“慢”的呼唤。


三、结构设计:让评委“一眼入戏”的三种模板

模板A:双线并进

主线叙事+副线象征,结尾交汇。
案例:写母亲织毛衣,副线用毛线颜色变化暗示四季更替,最后织完的毛衣与母亲白发重叠,完成情感爆发。

模板B:时空折叠

把过去与现在剪成“蒙太奇”。
技巧:用同一物件(如梧桐叶)触发回忆,每出现一次就揭开一层往事,形成“俄罗斯套娃”式结构。

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怎么写_获奖技巧有哪些-第2张图片-星辰妙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模板C:视角错位

让“物”开口说话。
示例:以校门口石狮子为第一人称,见证二十届毕业生的悲欢离合,最后一句“我守着校门,他们守着世界”瞬间拔高。


四、语言打磨:如何写出“叶圣陶味”?

1. 动词炼金术

避免“很”“非常”等副词,改用“动词+名词”组合。
普通句:阳光很温暖。
升级句:阳光在旧藤椅上慢慢摊开。

2. 留白艺术

关键情感处用省略号或破折号制造“无声胜有声”。
示例:父亲把皱巴巴的学费递过来,只说了一句:“别省着——”后面的叮嘱全在颤抖的尾音里。

3. 方言点睛

适度加入方言词汇,增强真实感,但需注释。
案例:写苏州奶奶喊“阿要辣油啊”,既生动又标注“意为要不要加辣油”。


五、避坑指南:90%稿件踩过的雷区

雷区1:宏大叙事空洞化

“中国崛起”“航天精神”等大词若无细节支撑,会变成口号。

雷区2:滥用网络热梗

“绝绝子”“yyds”等词生命周期短,次年再看已尴尬。

雷区3:结尾强行升华

从“奶奶包饺子”突然跳到“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”,跨度太大易断裂。


六、实战演练:从草稿到定稿的迭代过程

初稿:流水账记录

“今天妈妈做了红烧肉,很好吃。”

二稿:加入感官

“冰糖在锅里发出细碎的裂响,肉块像披上琥珀色的盔甲。”

三稿:植入文化意象

“这道菜是外公传下来的,他总说红烧肉要炖到‘入口即化,像旧时光一样温柔’。”

终稿:制造冲突与和解

“我嫌肥肉油腻,偷偷夹给爸爸。十年后留学归来,在异国的深夜用电饭锅复刻这道菜,才发现肥肉的褶皱里全是妈妈掐着点放冰糖的耐心。”


七、评审心理:他们如何给分?

匿名评审流程曝光:

  1. 初筛:十秒扫开头,无亮点即淘汰。
  2. 复评:看结构是否“有呼吸感”,段落长短是否错落有致。
  3. 终审:讨论“这篇文章三年后再读是否仍有余味”。

八、资源加餐:提升文学质感的私藏书单

  • 汪曾祺《人间草木》:学习如何把食物写出乡愁。
  • 李娟《遥远的向日葵地》:看平凡场景如何开出诗意。
  • 叶圣陶《未厌居习作》:直接对标赛事文风源头。

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怎么写?归根结底是“用最小的生活切口,撬动最重的情感砝码”。当你能把一碗白粥写成三代人的味觉传承,把一次迟到写成少年与时间的和解,奖杯就已经在向你招手。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